
资讯分类
媒体报道
耿爱民和他的“蓝矮败”小麦

发布时间 : 2021-03-25 10:34:52
后来,刘秉华等专家将显性矮秆基因Rht10与太谷核不育基因Ms2成功连锁在4D染色体短臂上,创制成功“矮败”,并获得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“矮败”即矮秆败育。在此基础上,专家们又将蓝粒性状基因导入“矮败”小麦材料中,培育出了“蓝矮败”不育种质。
耿爱民说:“‘蓝矮败’是一个种质创新的优异平台,更适宜于创建轮选群体与基因库。”利用这一平台,他们创制了8类上百份种质资源材料,已获得了6项发明专利授权。“蓝矮败”的神奇还表现在,这种蓝小麦与普通小麦有着同等的产量水平,但它含有花青素,并富集锌铁硒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。“蓝矮败”的成功培育,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增加了一条全新途径,而“冬性蓝矮败”材料的育成,则为不同生态区利用小麦杂交种提供了可能。
后来,刘秉华等专家将显性矮秆基因Rht10与太谷核不育基因Ms2成功连锁在4D染色体短臂上,创制成功“矮败”,并获得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“矮败”即矮秆败育。在此基础上,专家们又将蓝粒性状基因导入“矮败”小麦材料中,培育出了“蓝矮败”不育种质。
耿爱民说:“‘蓝矮败’是一个种质创新的优异平台,更适宜于创建轮选群体与基因库。”利用这一平台,他们创制了8类上百份种质资源材料,已获得了6项发明专利授权。“蓝矮败”的神奇还表现在,这种蓝小麦与普通小麦有着同等的产量水平,但它含有花青素,并富集锌铁硒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。“蓝矮败”的成功培育,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增加了一条全新途径,而“冬性蓝矮败”材料的育成,则为不同生态区利用小麦杂交种提供了可能。
上一页
1
下一页